6.3.  第三节 乾坤桩

6.3.1.  一、姿势和要求

两脚同肩宽平行开立,足心空起,如行泥地。两臂徐徐抬起,两掌心朝里,在胸前如抱球状。两膝微屈,膝盖不得超过脚尖。含胸拔背,头顶如悬,项竖直,脊骨正直,全身肌肉放松,头脑入静,心诚意正,任大气周身流行毫无阻碍,呼吸自然,气沉小腹 ,如Figure 6.2, “乾坤桩姿势”所示。

乾坤桩姿势

Figure 6.2. 乾坤桩姿势

按姿势要求站好后,全身都不用力,松软而不懈怠。《内功经》云: “一羽不能加,蚊蝇不能落”,就是形容乾坤桩站好时身体轻灵到如此地步。

6.3.2.  二、调息行气

调整呼吸,肌肉放松,头脑空清,万念俱消。腹空如久饥之状,四肢轻松,听气血之流动。待呼吸自然、不紧不迫之后,舌顶上腭,以意领气,升清降浊,由印堂而趋华盖穴,盘旋膻中穴,下中庭穴,走巨阙穴,过石门穴而入丹田。

气通行后,两臂自然落下,左手掌心(内劳宫)复盖丹田上,右手掌心加盖于左手背上(外劳官) (女子则右手在下左手在上),松肩坠肘,心空灵而腹充实。《内功经》云: “虚其心而实其腹”。这时呼吸逐渐深、长、匀、细,若有若无。微觉有一股热气由上而下,这是“调息行气”的初步过程,坚持一两周,一天也不能间断,顺大气通内外,而身心自觉舒适(每天站20分钟或半小时,多者不限,以不觉疲劳为原则),若得其中滋味,入其美善之境界,尚需较长时间之锻炼,等到“欲罢不能”则功夫又进一步。

6.3.3.  三、意守丹田

调息行气之功,已经收到明显之效果,气注丹田之内,在觉境中已经有了认识,这时需坚定不移, “守而不失”、即《内经》所谓“精神内守”。《大学》所谓“止”、“定”、“静”、“安”的境地。这时呼吸不需再用意下送,呼吸微微听其静止,以免发热太甚,壮火食气。

6.3.4.  四、真气冲动

站功时真气冲动,不自觉地神经兴奋,开始于某一部位跳动,继之手舞足蹈,转身摇头,好象失控一样。不紧不慢,似乎有意识地作舞蹈运动或太极拳活动。运动激烈起来,超过平常的体力,有节奏地活动停止,并不自知,非但不疲劳,精神反舒适。

这种真气冲动的现象,不能强求也不能制止,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惧怕,要听其自然。大概这种情况每发生于精神旺盛,兴高采烈,俗尘清扫的境界中。它是循经活动,有时牵动奇经八脉,冲过即止,不制自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