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.2.  第二节 静 卧

静功是静中求动,外形是静,然采天地之精华变化气质就是动。当疲倦之时,运用静卧,使情志恬憺(申思维注:同“恬淡”),胎息绵绵,解除疲劳,收效较易。静卧功分仰卧、侧卧两种。

8.2.1.  一、仰卧

姿势与预备式相同。要求澄净俗尘,心清如水,无物无我,浑然太空,凝神调息,舌舐上腭,意守下丹田。然后默念: 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,或只念: “天行健”。吸气时,两足趾向上徐徐翘起,足跟下蹬。呼气时,足趾慢慢恢复原位。吸气时,自觉三阴之经气随之上升,即肾水由脚心之井中涌出,沿脊背上至头顶,入泥丸宫。呼气时,自觉有一股热气流由泥丸宫走印堂穴到鼻端,下入胸腔,至心口窝环绕一周,下行入巨阙穴,经三脘、神阙而渐至下丹田。

初练时,没有什么感觉,以后觉得有如虫爬,头皮有时发麻发痒,有时似肿胀。每日行功3次,每次20分钟或半小时,若坚持一个月以上,则觉得全身发热,发胀,或酸困。遇有沉疴宿疾,其病灶处会有不适或麻胀之感,甚至刺痛,且时隐时现,这是一困知勉行阶段,此时往往容易半途而废。一定要坚持练下去,戒烟酒,绝房事,半年之后会有大的变化,渐进而突变,转赢弱而康强,性格上、思想上都会有异常的感觉。

8.2.2.  二、侧卧

侧卧式之调息凝神等都与仰卧式相同。右侧向下卧,右腿微屈,屈左腿置于右腿之上,右臂曲肱,将手置于头之前方枕头上;或托住右腮,如卧佛寺(申思维注:位于北京植物园内)卧佛之形,手心向上,手指自然微屈,左手放在左腿之环跳穴上,掌心向下,目视鼻,意守丹田,排除杂念,舌舐上腭。《内功经》云:“侧卧弓形,托腮搭胯,俗尘消尽,性入天象”。默念“天行健”,以意领气。

《论语》云: “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”。这正是形容“养气功”之乐境,也就是卧功的形象。这个乐是有内在物质的,那就是真气的鼓荡运行,其温暖活泼,恬静自怡,非亲尝者无法体会。正如庄子所云:“人不知鱼之乐其乐也。”道家谓之“自在”,释门谓之“如来”,儒家谓之“性中天”。用现代话说,就是:大气在体内运行,身心舒适,外呼吸消失,内呼吸若有若无,耳无闻,目无视,一点灵光住在神阙之内,得到无限的安静休息,无穷的自然运转,汗孔尽通,毛发气生。也就是道家的“伐毛”、“洗髓”,释家的“明心见性”,儒家的“致中和天地位焉”。个中之乐趣,谁能易之,所以颜回曰: “不改其乐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