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:特定穴在养气功的作用如下:
1.俞(读输)穴(这里指的脏腑之俞穴,下同):俞有输入和转注的意义,在经络循行的道路上,是一个空隙之处,它能集中正气与邪气,故偏于动,外感侵袭多由此灌入到脏腑之内,所以有“新病求之俞”, “久病求之募”之说。俞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,脊桂两旁各一寸五分,诸俞穴其上下排列与脏腑位置高低顺序相一致,它是外邪入侵的道路,也是驱逐外邪的门户,其命名与脏腑有实质的关系,临床诊断时,这些穴位有阴性和阳性之反映。
2.募穴:募有聚集之义,偏于静,它是脏腑之气在胸部聚集之处,与背俞穴对称,俞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上故属阳,而募在前胸腹部属阴,除肝、肺、胆三个经之外,各经募穴都不在本经上,它与脏腑部位接近,故按摩调气疗效较高,脏腑之病变在此反应也较强。
3.郄(读隙)穴:郄穴多分布于四肢、腕、肘、膝、踝关节附近,除十二正经各有一个郄穴外,奇经八脉中的二跷二维也各有一个郄穴,共称十六郄穴,是经气深聚之处。《针灸经》云: “郄是孔隙义,本是气血聚,病症反应点,临床能救急”。故诊断和治疗效果明显,气功进行过程中,在这些穴位上循经按摩收效颇快。
4.络穴:络有联络之意,它在肌体经络中负有沟通表里、通调上下的任务,络有十五络穴,多数位于表里相通之处,治疗病患的特点是调整阴阳解表通里。
5.原穴:原穴是脏腑原气所经过和停留之处,是本经的主原,十二正经各有一个原穴,它能调整脏腑之功能,发挥脏腑之潜力,脏腑之病患也多反映在这个穴上。
6.合穴;合有会合之义,经脉流通到此处较为深大。无论按摩与针刺其激变较快,其位置多处于肘、膝关节附近。
7.井穴:井为阴阳经交会处,分布于四肢末端指甲之侧, “井”为地下之泉,有“病在脏者取之井”之说。
8.八会穴:八会穴指人体组织的脏、腑、气、血、筋、脉、骨、髓八个部分各有一个主要聚会之穴位,它多分布于躯干部,临床上能起引导作用,其位置可按下述歌诀寻找:
脏会章门腑中脘,气会膻中血膈俞,
筋会阳陵脉太渊,骨会大杼髓绝骨。
9.八脉交会穴;它是四肢通于奇经八脉的俞穴,奇经八脉并不全部循行于四肢之口(原文如此),但与十二正经都有联属关系,在临床上能补助正经之不足,除能治疗正经的疾病外,还可治疗八脉方面的疾病,在配穴上是:
后溪(督脉)与申脉(阴跷脉)
列缺(任脉)与照海(阴跷脉)
公孙(冲脉)与内关(阴维脉)
足临泣(带脉)与外关(阳维脉)
附:
Table 10.1. 脏腑之特定穴位表
脏腑 | 俞穴 | 募穴 | 郄穴 | 络穴 | 原穴 | 合穴 | 井穴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肝 | 肝俞,在第九胸椎下 | 期门 | 中都 | 蠡沟 | 太冲 | 曲泉 | 大敦 |
心 | 心俞,在第五胸椎下 | 巨阙 | 阴郄 | 通里 | 神门 | 少海 | 少冲 |
脾 | 脾俞,在第十一胸椎下 | 章门 | 地机 | 公孙 | 太白 | 阳陵泉 | 隐白 |
肺 | 肺俞,在第三胸椎下 | 中府 | 孔最 | 列缺 | 太渊 | 尺泽 | 少商 |
肾 | 肾俞,在第二腰椎下 | 京门 | 水泉 | 大钟 | 太溪 | 阴谷 | 涌泉 |
三焦 | 三焦俞,在第一腰椎下 | 石门 | 会宗 | 外关 | 阳池 | 天井 | 关冲 |
在练养气功的过程中,对患者辨证施功,因人因病配合特定穴位进行自我按摩和健身锤治疗,对祛病强身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