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.6. 追念马礼堂大师

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,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,博大精深,为世界人民所仰慕。气功养生学则是祖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,几千年来,一脉相承,别具芬芳,为人类的养生寿考起到了毋庸置疑的作用。

伯祖父马礼堂大师倾毕生精力于对祖国传统养生文化之研究,习文修武,精览岐黄,博通“经史子集”,潜心研习,挖掘整理,汇集精粹,总结提高,创编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健身养生气功系列功法--养气功,造福人民。

光阴荏苒,伯祖父马礼堂大师逝世已二十周年,追忆先人,又增思念之苦,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,浮现脑海,不禁心悲泪倾。记的一九六六年夏末秋初,伯祖父马礼堂、伯祖母牛席卿夫妇蒙冤由北京遣返故里(河北省河间市马户生村),我当时虽是年仅几岁的孩童,就跟随在他老人家左右,学医练功,朝夕相随,至今对当时的情景记忆尤新。那时他老人家已年过六旬,在老家一边忍受游街批斗之辱,一边为乡亲们义务治病,不辞劳苦,不分昼夜,蒙冤忍辱,济世活人,方圆百里之内的患者都前来请他老人家医治,诸多沉疴痼疾,得收回春之效,誉满乡里。

“浩劫”结束,他老人家昭雪返京,老骥千里,雄风重振,晚霞更红。他熔儒、释、道之养生道统于一炉而冶之,集中医、气功、武术之养生精粹而练之,积自己几十年练功行医之实践结晶而汇之,创编养气功,造福人民。十余年间,他老人家南北奔走,日夜辛劳,“不知老之将至”,将养气功这一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瑰宝,传遍大江南北,四海五洲,养气功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公开传授以来,练功受益者遍及海内外,使难以数计的各种沉疴痼疾、疑难杂症患者得以康复,众多在死亡边缘挣扎多年的中青年患者又得以重返工作岗位,继续为社会做贡献,诸多的老年患者得以“青春再现”,安度晚年。实践证明了养气功在祛病健身、延缓衰老方面的显著效果,故被广大群众称之为“健身益寿之宝”。被中医、气功界誉为 “熔儒释道于一炉,开当代气功之正宗”。我国许多高层人士亦热衷于养气功之锻炼,他(她)们认为练习养气功是对“祖国传统文化的在认识”。基于养气功的显著效果,也他的诸多版本的《养气功》著作成为热销书籍,多次再版,供不应求。

伯祖父马礼堂大师一生历经坎坷,但他老人家始终胸怀浩然正气,立济世爱人之志,气节凛然,虽几度铁窗,几经浮沉,而无害于身心之健康。在他青年时期,国难深重,他满怀报国之志,毅然投笔从戎,跻身行伍,抗倭报国。解放后,专心于岐黄之术,济世活人,虽经磨难,矢志不渝,表现出其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之大德风范。他老人家不仅有着深厚的爱国之情,报国之志,施爱众人之心,亦遵承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,竭尽孝道,善尽修身齐家之职责。他幼年丧父,靠老母含辛茹苦将其抚养成人。他深谙儒家孝亲之理,对老母毕恭毕敬,精心事亲,事事承顺母愿,对老母的生活悉心照料,关怀备至,使老母得享九十六岁之寿考。孝爱至亲,远近闻名。他老人家对子女严格要求,教育有方,言传身教,皆成大才。长子马希文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数学家,十九岁毕业于北京大学,曾任北大教授。幼年时即深得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之赏识,时称天才儿童。马希文一生潜心科研,著述甚丰,成果累累,在数学界颇有建树,后去美国工作,为国争光。次子马幼周自幼聪颖过人,大学毕业后曾在大学任教,后调入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,任高级工程师,勤于敬业,多次获奖,成绩卓著。三子马少周大学毕业后曾在东北担任领导工作,后调回北京,任高级工程师,工作兢兢业业,多有成效,并擅长音乐,在中学时期就曾多次获奖。小女马栩周退休后更是直接地传承了马老的养气功事业,治病救人,足迹遍及海内外,令人敬佩。上述可见马礼堂大师修身齐家用心之良苦,真可谓忠孝为本,光辉典范。

我自幼师侍于伯祖父马礼堂大师门下,学医练功,步入健身益寿之修炼门径,数年来恒习不断,识得清心宁事,调息运气,导引筋骨乃祖国传统养生文化之精髓也。在与前辈朝夕相处的岁月里,他老人家的一言一行,都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他那高尚的品德,精湛的医术,高深的功力,真可谓大师风范,令人敬仰。他老人家对我们后人的谆谆教诲,铭刻心中,永难忘怀。他老人家修德育才,诲人不倦,对后人治学严谨,使我受益良多。我大学毕业后,又去北京追随在他老人家左右,学习传承养气功事业,收获甚丰。直至他老人家去世后,我才离开北京,回乡传功治病。回顾我的成长里程,是与大师多年的培养教育分不开的。自从大师逝世二十年来,我身为马礼堂养气功之传人,虽然成果甚微,有负先人之重托,然而时刻谨记先人遗愿,始终坚持以大师之大德高风为圭臬,奉行博爱精神,行医治病,教功练功,未敢间断。并在马老故乡河北省河间市创办养气功学校和博爱门诊,旨在弘扬祖国传统养生文化,传功治病,已收成效。同时将追随大师所学之针灸妙术与养气功锻炼相结合,应用于临床,效果显著,患者称奇。为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,我又曾多次进修于中医高等学府。今后唯谨遵先人之嘱托,怀济世救人之爱心,竭尽心力传授普及养气功,使广大患者免受疾病之苦,以慰先人在天之灵,实吾终身之夙愿。

马孟昌